在大型建筑施工、桥梁架设、设备安装等涉及吊装作业的场景中,常常能看到一个手持红绿旗或对讲机的身影,穿梭于吊车与重物之间,他们就是信号工。或许有人会疑惑,吊车司机能够自主操作设备,为何还需要专门配备信号工?实际上,信号工的存在并非多余,而是保障吊装作业安全、高效进行的关键要素。接下来,我们将从多个维度解析吊装作业配置信号工的必要性。

一、打破视觉盲区,实现精准指挥
吊车在作业时,司机的视野会受到起重臂、车身以及周边建筑物的遮挡,存在诸多视觉盲区。例如,当吊车进行大角度回转或起吊体积庞大的物件时,司机难以观察到物体后方、侧方的具体情况。而信号工可以选择视野良好的站位,全方位观察吊装现场,及时发现障碍物、周边人员靠近等潜在危险,并通过规范的手势、旗语或对讲机,将准确的指令传递给司机。比如在狭窄的建筑工地内,信号工能清晰看到吊车起重臂与脚手架的距离,及时指挥司机调整角度,避免碰撞事故发生,确保吊装过程万无一失。
二、协调多方作业,提升施工效率
吊装作业往往不是孤立进行的,而是与其他工种协同作业,如地面人员的物件捆绑、安装位置的对接等。信号工作为现场的“协调中枢”,能够有效统筹各方工作。在起吊前,信号工确认物件捆绑牢固、周边人员撤离到安全区域后,才会向司机发出起吊指令;当物件吊运至安装位置时,信号工又能与地面安装人员沟通,精准指挥吊车进行细微调整,使物件快速、准确就位。这种协调配合避免了因沟通不畅导致的重复操作和时间浪费,大大提升了整体施工效率。以桥梁建设为例,信号工通过与架桥机操作人员、桥面安装工人的紧密配合,能够高效完成桥梁构件的吊装与拼接工作。
三、保障沟通顺畅,避免操作失误
施工现场环境复杂,噪音大、干扰多,单纯依靠喊话或简单的手势难以保证信息准确传递。吊车司机在驾驶室内,可能因机器轰鸣声而听不清外界指令;一些模糊的手势也容易引起误解,导致操作失误。而信号工使用标准化的旗语、手势和对讲机进行沟通,能够有效避免这些问题。标准化的指挥信号具有明确的含义,无论在何种环境下,司机都能准确理解指令意图。例如,“吊钩上升”“停止”“向左回转”等旗语和手势,在全国乃至国际上都有统一的标准,极大地降低了因沟通障碍引发事故的风险。
四、把控作业风险,确保施工安全
吊装作业属于高危作业,重物坠落、吊车倾覆等事故一旦发生,往往会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。信号工作为现场安全的“把关人”,在作业前会对吊装现场进行全面检查,确认吊具、索具是否完好,地面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要求,作业区域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。在作业过程中,信号工时刻关注吊车运行状态、物件吊运情况以及周边环境变化,一旦发现异常,如钢丝绳磨损严重、物件晃动剧烈、风力超过安全标准等,会立即发出停止指令,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,将风险扼杀在萌芽状态。此外,信号工还会监督现场人员遵守安全规定,制止违规行为,为整个吊装作业筑牢安全防线。
五、符合法规要求,规范人员配置
从法规层面来看,国家相关部门对吊装作业的人员配置有着明确要求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》《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》以及建筑施工行业的相关规范,吊装作业必须配备专业的信号工,以保障作业安全。施工企业若不按规定配置信号工,不仅违反法律法规,面临罚款、停工整改等处罚,还会因安全措施不到位而承担巨大的事故风险。因此,配置信号工也是企业合法合规施工、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必然要求。